(通讯员 李同)10月18日,由南开大学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学院主办的数据与智能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会“密码与数据安全研究前沿论坛”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专家公寓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密码与数据安全研究领域的众多顶尖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和探讨该领域的前沿课题,为南开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论坛由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李同主持。首先,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哲理教授发表致辞,他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达了衷心感谢。随后,他着重阐释了密码技术的核心价值,指出其作为构建数字时代信任体系的基石,是打造可信数据空间不可或缺的坚实支撑,愿此次活动能成为一个高效的平台,助力相关领域的师生精准把握密码学的前沿动态,激发科研灵感,深化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我校密码学科建设。
香港理工大学的胡海波教授带来了题为“本地差分隐私的未来式:规模化安全”的报告。在报告中,胡教授系统地阐述了本地差分隐私技术在应对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方面的前沿进展、创新方法与实践路径。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邓燚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密码协议的轮复杂度:障碍与突破”的报告。在报告中,邓教授介绍了其提出的“知识加密”与“个体化归约”新范式,这两个范式突破了密码协议领域持续三十余年的黑盒屏障,把多种核心密码任务的轮复杂度压缩到2–3轮。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孙思维教授带来了题为“基于置换的哈希与更强的第二原像抵抗力”的报告。在报告中,孙教授系统梳理了基于置换的哈希函数设计前沿,重点剖析了 SPONGE、SPONGE-DM 与 SPONGE-EDM 三种结构在抗二次原像攻击方面的安全界与实现上的权衡。
山东大学的葛春鹏教授作了主题为“云环境中加密数据共享的代理重加密技术”的报告。在报告中,葛教授对现有的代理重加密方案及其局限性进行了介绍,并分享了其团队在该领域内的多项前沿创新成果。
本次论坛是数据与智能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会系列活动之一,为密码与数据安全领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旨在启发与会师生在相关方向科研工作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进一步提升密码学科的学术影响力。